黑人女人性较视频免费视频,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随时随地都能干的学校教师,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電子商務 > 瀏覽文章

建行們要做哪門子電商?與阿里巴巴的合作轉冷

來源:電子商務 2012-10-21

快速提升網站銷量,使用365webcall客服軟件

這種情況下,建行下決心自己搞電商

編者按:電商忙著擠泡沫的同時,“銀行系”生力軍卻低調快行銀行發力電商,第一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卡位,特別是卡“交易數據”的位,2012年成為金融電商元年以下為虎嗅網的剖析《建行們,要做哪門子電商?》

電商忙著擠泡沫的同時,“銀行系”生力軍卻低調快行今年以來,建設銀行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交通銀行同類平臺“交博匯”也正式運營……

不是傳統電商的玩法,卻又不同于此前幾年小打小鬧的信用卡商城

2011年之前,電商行業是草根創業者、新銳電商人和風投大鱷的天堂,但一位身跨金融與電商兩界的業內人士告訴虎嗅,今年開始金融電商要啟動了,2012年是金融電商元年

你能看到以下明顯的跡象:

1、建行與交行開始推電商全流程金融服務平臺,有人認為這是未來建立互聯網金融云的必由之路

2、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建設自己的網上金融超市現在天貓上都出現了銀行的金融理財產品旗艦店

3、金融企業與互聯網公司開始嘗試一些不拘一格的合作,最典型就是平安、騰訊、阿里巴巴等合資成立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這是一個不開營業廳、只在互聯網上賣保險的公司

4、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宣布了新的三大戰略“平臺、數據、金融”

5、今年以來,以“互聯網金融”為主線的一些創新企業相繼獲得風險投資

其中第一項,建行領銜做的“電商全流程”金融服務平臺,在某些業內人看來,是一件目前量級和意義都還被市場低估的事件它實際上是從客戶源頭抓起、從金融服務入手,建立一種以自身為中心的電子商務價值鏈,建行們希望開辟的,是與阿里巴巴模式類似、但目標客戶定位不同的電商金融市場可以說,銀行在這一輪電商模式創新中,扮演的是將金融服務引入電商流程的關鍵角色

銀行做電商雖然笨拙,雖然有包括基因(商業銀行是風險厭惡型,互聯網是風險偏好型)、激勵(大型商業銀行都是國有)在內的各種瓶頸,但其身上動輒萬億的資產體量,和龐大的客戶資源,一旦被撬動,甚至可能創造出一個新的電商市場

這個“一旦”可能發生嗎?上述那位跨界人士接受虎嗅的采訪,詳細解讀了銀行特別是建行做電商的門道和訴求

————————————————————————

以下是受訪者口述,虎嗅整理:

過去的十多年以來,銀行對電子商務從以前的看不起,到現在的羨慕但無從下手去年開始,銀行做電商的方案出來后,建行、交行等一些積極進取的銀行開始嘗試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像建行“善融商務”這樣的服務會像當年的網銀一樣,成為銀行的標配

“善融商務”與天貓、阿里巴巴B2B的運營模式非常相似:建行不做自營,而是提供B2B和B2C平臺,形成交易環境,銀行在這個環境下,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提供從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服務,賺貸款利息和手續費

(建行做電商)這個事情在去年醞釀、今年啟動,跟建設銀行此前與阿里巴巴的小微企業貸款合作有很大關系

建行與阿里的合作及轉冷

去年之前,建行一直在跟阿里巴巴、金銀島、敦煌網等電子商務平臺有比較好的業務合作這些平臺提供網商的信用信息,銀行提供信貸服務

其中,跟阿里的小微企業貸款合作計劃是大頭,執行了兩年時間,效果非常好,小微企業在阿里巴巴的電商環境里面壞賬率非常低阿里巴巴靠什么來降低甚至消除壞賬?本質上靠的是體內循環它一般只會貸款給淘寶或天貓上開店的商戶,這些商戶基本上不會為一筆幾千塊、萬把塊的貸款而損失自己的店鋪

這期間,阿里也從建行學到了大量專業的信貸風險控制的依據和方法學完之后,它認為這里面有大量長尾機會是自己該賺取,不應該分給別人;另一方面,它肯定也意識到跟大型國企合作非常困難,部門之間的效率低,真正想做創新性強、革命性的業務,在銀行層面很難推動

虎嗅注:關于建行與阿里在合作上的分歧,《經濟觀察報》的一篇報道曾有更詳細的描述如下:

阿里金融表示:(與建行合作小微企業貸款)這種操作在之前的確幫助過一些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需求,但這樣的操作本質上還是以銀行原有的信貸操作方式為根本,所以,雖然電商平臺上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旺盛,但是能通過銀行信貸門檻的小微企業卻極為有限,而且電商平臺上小微企業在網絡上所積累的信用并不能獲得銀行的充分認可,仍然需要擔保、抵押或者聯保等形式,這顯然對滿足電商小微企業的融資不利;而且小微企業數量龐大,融資額度低,傳統信貸操作的方式并不能高效實現他們的融資需求,效率比較低

但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銀行則有不同的說法,銀行方面認為之所以出現后來合作的減少甚至暫停,和阿里巴巴漸漸希望在銀行的貸款利息中分得一杯羹、向企業收取與貸款相關的費用,遭到了銀行的拒絕有關,因為銀行認為這加重了客戶負擔,也增加了銀行風險來自銀行的說法是,已經擁有阿里小貸的阿里巴巴開始不滿足于做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和為銀行提供企業信息,阿里巴巴希望收取貸款資金的2%作為費用

于是,兩家之間的合作逐漸就變涼了(正式停止合作是在2011年4月)

2010年3月,阿里巴巴拿到了小貸牌照,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蓬勃發展,據報道,僅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就完成了170萬筆貸款,累計投放貸款130億元而建行被拋到一邊了,從中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雖然目前這個業務量對建行來說還不足為懼,但銀行介意的是,面向企業客戶的在線信貸服務,是一塊戰略性的新興市場,有可能影響未來銀行業的競爭格局2010年下半年開始,建行就開始探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提供金融服務的課題,在自己的幾十家咨詢商里征求銀行做電商的方案,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一方面以前服務于銀行的咨詢商都是傳統IT企業,對互聯網一竅不通;而互聯網企業對銀行行事規則又完全不適應歷經一年多的籌備,才有了今年6月善融商務的高調推出

銀行要做電商的動力

銀行做電商平臺的動力,不在于短期內迅速大規模盈利,最主要的是市場占位

-一攻一守攻,是在銀行業內搶占先機,爭取把別家銀行的企業客戶中那些有電商信貸需求的客戶,先挖過來守,就是守住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對銀行業務的侵蝕

以前,銀行處于電子商務產業的最末端,處于明顯被邊緣化的地位甲方是支付寶,乙方是銀行,支付寶依靠市場優勢,對銀行的叫價能力極強,支付交易手續費被支付寶壓到3‰甚至更低而銀行在線下刷卡的交易手續費可以高達3%,這是銀行信用卡的一塊重要收入

所以如果是銀行的用戶在自己平臺上買東西,由銀行去帶客戶前往不同的商家,就不會被第三方支付機構擠壓了

-交易數據其實“支付業務”都還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整個這筆交易中,銀行能夠掌握交易數據

以前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普遍不向銀行提供交易明細舉個例子,銀行只知道自己的用戶在支付寶花了150塊錢,但它根本不知道這150塊是買了什么東西而這些數據,正是阿里云的核心價值所有銀行都知道,用戶數據決定了未來的生存競爭力,何況這個用戶本來也是自己的持卡用戶這是銀行有動力用現在這種模式做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的根本原因

銀行電商的重點仍是:金融服務平臺

到2011年時,建行找到了一種獨樹一幟的解決方案:抓住電子商務的契機,搭建一整套B2B加B2C的電商金融服務平臺

這種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兩個主要問題:

1、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做電子商務的定位問題

銀行提供平臺來完成電商全流程服務,撮合交易,買賣交割,以后可能還包括物流、售后,并在整個過程中,把自己的金融服務滲透進去銀行做電商平臺的本質目的是,以自己的客戶資源和品牌資源為依托,讓自己的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在自己的平臺上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這樣所有的資金流動就會在銀行自己系統里完成,產生的金融服務收入就是銀行追求的利益

所以,這嚴格來說就不是一個通常概念的網上商城,而是一個金融服務平臺舉個簡單的例子,用戶在這里面買一部價格為4000元的手機,實際上買的是一筆4000元的貸款銀行掙的是貸款利息,而不從電商交易中掙商品差價、掙店租這對銀行來說等于是改善服務,第一不違反銀行法,第二跟本身金融業務沒有任何沖突

2、銀行對電商的參與,可能在幾年內把市場規模擴大2到3倍,而社會交易成本卻下降到以前的1/3甚至1/4

近幾個月電商經歷了擠壓泡沫的時期,它的本質是整個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期正在過去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對已經上網客戶群體的網購需求的開發已經接近飽和了,網購人群在2億這個水平緩慢增長用戶流量主要集中在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一線網站上,互聯網創新越來越困難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真正結合點,也還沒有真正出現這導致電商網站今年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交易成本也越來越高

而銀行介入后,能帶來大量新鮮客戶那些沒有網購、沒有上網的人,誰還沒有幾張銀行卡?這些用戶,他們正躺在銀行的數據庫里睡大覺如果銀行來釋放他們的巨大消費潛力,就有可能讓現在的網購用戶規模在兩三年內擴大2到3倍

而客戶需求釋放之后,銀行又不從渠道里掙錢(因為《銀行法》規定,銀行不能經營任何非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是從商家交易里掙錢的,而銀行掙的是客戶、企業的貸款收入這么一來,銀行的介入,使得電商交易成本可能降到以前的1/3甚至1/4,那么以前被互聯網巨頭壓制、很難發展但又有創新能力的二三線B2C企業,就有了發展的空間

現在的電商不管是B2B還是B2C,都還是簡單交易,但銀行要真正深入到供應鏈里面去,這是眾多電子商務企業尚未關注的市場

2011年B2B的交易達到4.9點萬億,它占整個國民經濟的11.4%也就是說銀行里面躺著88.6%的交易額,一個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就是把后面這一塊搬到線上比如,建行在善融商務平臺上開設某大型電子產品品牌商的旗艦店,不收任何租金,也不占用其資金而這家品牌商的后端供應鏈上還有大量元器件供應商,建行也鼓勵品牌商把他們引上平臺,在這里完成B2B的采購在這中間,建行既給品牌商授信,同時也向供應鏈的企業提供授信貸款

同時,建行還會把更多貸款產品放上來,比如說倉單質押,保理業務實際上以前有大量這樣的交易沒有從線下搬到線上,也沒有人搬,因為太復雜了現在有了電商金融服務平臺,就是銀行的機會

銀行電商與傳統電商巨頭的關系?

銀行是電商生態里的大象,傳統電商巨頭是獅子老虎,形不成競爭

有人說,5年以后,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銀行做電子商務,完全不是為了與互聯網公司、電商企業競爭,從長遠來說,未來所有的電商從業者,都是銀行期待的客戶,銀行要做的是,在電商環境下,以電商的方式,為價值鏈的各方提供金融服務

銀行的優勢是有全金融牌照,可以在符合銀監會規定的同時,向有資質的企業發放貸款,并讓他們到平臺上經營初期這些企業貸款需要抵押,時間長了憑它在電商平臺的信譽積累,就可以沒抵押了而同樣做電商平臺,阿里巴巴的做法是花了10年先積攢起了2000萬的小微企業數據,再沉淀出里面比方150萬家比較優質的部分,向他們發放貸款兩家等于是從兩個方向往中間走

其次,建行這種做法,只能說是最適合銀行的解決方案而且它的服務對象嚴格意義上不是500萬元規模以下小微企業,而是中小企業雖然它在電商平臺上把門檻降低到了300萬元,但它還要求想開網店的企業要帶著營業執照到建行柜臺辦理你能想象,一家資產有300萬的企業會到平臺上來騙一筆20萬元的貸款,可能性已經低了很多所以銀行系的電商平臺,跟現在阿里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平臺應該不會形成太大競爭

文章編輯: 365webcall網頁客服工具(www.365webcall.com)

我的評論

登錄賬號: 密碼: 快速注冊 |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