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為何忘本
來源:樂趣購www.365lequgou.com 2013-10-23
轉自鳳凰網
馬云建議把電商上升到國家戰略是忘本
馬云建議把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上升到國家戰略。馬云是忘本的。淘寶是國家戰略出來的嗎?淘寶之所以能做大,恰恰是因為此前政府沒怎么管,沒怎么瞧上眼。所以馬云可以把屁股對著領導,把臉對著客戶,一心一意把市場搞大,異軍突起
財知道:近日在溫家寶主持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座談會上,作為被總理點名請去中南海的企業界人士,馬云建議政府把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上升到國家戰略,并呼吁要培養企業家精神,對民營企業不能開而不放。你怎么看他的這些建議?
胡釋之:這兩個建議在我看來是自相矛盾的。呼吁政府把某個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不是在呼吁培養企業家精神,而是在呼吁毀滅企業家精神,這不是在呼吁放開民營企業,而是在呼吁收緊對民營企業的管制。民營企業想從政府那兒獲取更多資源,那就要把更多自由交出去,國家戰略可不是鬧著玩的。
要認真說來,馬云也是忘本的。淘寶是國家戰略出來的嗎?淘寶之所以能做大,恰恰是因為此前政府沒怎么管,沒怎么瞧上眼。所以馬云可以把屁股對著領導,把臉對著客戶,一心一意把市場搞大,異軍突起。現在可好,不但希望政府管起來,還要當做國家戰略大管起來,實在是令人吃驚和遺憾。
事實上,我們很少看到有什么成功的產業是國家戰略出來的,被國家戰略的產業幾乎不可避免都是要失敗的。像現在一片狼籍的光伏產業,早幾年也是被政府規劃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有專項財政資金加以扶持;ヂ摼W和電商要真被列入國家戰略,怕是不可避免要重蹈覆轍。
國家戰略不講道理耍流氓
一提到國家戰略的層次,很多時候就等同于說我要開始不講道理了,我要開始耍流氓了。比如我上次說北斗導航終端不能強買強賣,很多人就說,北斗這可是國家戰略產品,有很大的國家戰略意義,怎么能當普通商品來對待呢?他們認為有一種東西是可以超越商業邏輯的
財知道:從商業角度看,什么是國家戰略產業?
胡釋之:不把任何產業當做戰略產業才是最好的國家戰略。國家戰略這種大詞很容易被利用。一提到國家戰略的層次,很多時候就等同于說我要開始不講道理了,我要開始耍流氓了。比如我上次說北斗導航終端不能強買強賣,很多人就說,北斗這可是國家戰略產品,有很大的國家戰略意義,怎么能當普通商品來對待呢?他們認為有一種東西是可以超越商業邏輯的,是高于商業邏輯的。你如果按商業邏輯來要求他互利雙贏的話,就是在損害國家利益,就是在妨礙國家戰略。
站在這樣的虛假道德制高點上,聽起來似乎很有力量,但其實是把商業環境給破壞了,把商業道德給拖垮了。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說自己的東西是國家不可缺的,是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都去尋求政府特殊對待,免去開放市場、自由競爭的困擾。而當他有了這種超越其他商品、其他企業的特權以后,他就會開始把屁股對著客戶了,事實上他都不怎么需要以前的顧客了,政府成為他最在乎的顧客。
國家戰略產業體現的是長官意志。市場經濟中,企業該生產什么,表面看起來都是企業家自己決定的,但生產出來有沒有人買,還是要由消費者來決定。消費者是真正的船長,他決定企業的創新方向。戰略產業其實就是棄消費者的喜好于不顧了,改由官員來決定該重點發展什么,最后可想而知會搞成啥樣,要靠政府的補貼才能維持企業的生存,國家戰略變成全民負擔。
如果電商真獲得國家戰略產業地位,作為領頭羊,淘寶肯定會被作為第一受保護對象來特殊對待,我想淘寶作為一個創新型企業的生命也就結束了,這種創新的動力不會再有了,因為沒必要了。而誰對他的地位發起挑戰,都會被認為是在妨礙國家戰略的實施,產業的活力也就消失了。
民營企業既得利益化是大問題
當初的創業家們,當初的既得利益挑戰者們,如今成長為大企業家,成長為有相當大話語權的新既得利益者。他們一方面希望政府開放更多的行業,呼吁企業家精神,一方面又希望政府對自己所在的行業加以戰略保護,消滅企業家精神
財知道:那你覺得馬云為什么會去提這么一個自相矛盾的建議?
胡釋之:對馬云自己來說,這不一定是自相矛盾的,或許是自然而然的。馬云現在是電商的頭號大佬,用時髦的話講,是電商行業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但他現在這種市場地位,并不是可以讓他高枕無憂的。這是一種開放市場環境下競爭出來的市場地位,這種既得利益是不牢靠的,要靠不斷地贏得消費者的投票才能保持,隨時都會有挑戰者出現,會有下一個馬云出現,與其爭奪消費者的投票,顛覆他的地位,就像他當初顛覆別人一樣。所以他現在其實一步也不敢放松,他仍然必須兢兢業業,甚至比以前更努力地研判市場,還得不停地創新。這里可以順便提一下,只要市場是開放的,企業再大都不是壟斷,競爭壓力一點都不會減小。想一勞永逸地贏得市場,只能靠政府保護了。
這也反映出中國未來的市場環境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民營企業也開始既得利益化,尤其是民營大企業。當初的創業家們,當初的既得利益挑戰者們,如今成長為大企業家,成長為有相當大話語權的新既得利益者。他們一方面希望政府開放更多的行業,呼吁企業家精神,一方面又希望政府對自己所在的行業加以戰略保護,消滅企業家精神。這是很可怕的。
財知道:這種局面怎么打破?
胡釋之:這就需要經濟學家站出來說話了。經濟學家過去經常被貼上的標簽是為富人說話,為大資本家說話,這是天大的誤會。經濟學家只是在尊重平等產權的意義上為富人說話。貧民的破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同樣,富商的豪宅,風不能進,雨不能進,貧民也不能進,國王也不能以濟貧的名義隨便進。經濟學家不支持任何富人的特權,也不支持任何窮人的特權。他只是從一個客觀的立場上告訴大家,必須平等尊重所有人的產權,大家才會長久幸福。
經濟學家是為權利說話,是為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說話,而不是為某一個企業說話。非要問他為哪個企業說話,他其實更多是為市場上還沒出現的企業說話。他是為未知的馬云說話,為他們留存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他不會為了保護現有企業家的利益,就去呼吁政府封閉市場。所以一個想靠政府保護來維護自己既得利益的企業家,是會很討厭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這個時候不是他利益的捍衛者,而是他利益的沖擊者。
胡釋之系宏觀經濟學者
我的評論
登錄賬號: | 密碼: | 快速注冊 | 找回密碼 | ![]() |